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凯时论坛 > 新闻动态 >

热点资讯

魏福春 :名医大家陆南山

发布日期:2025-04-12 14:30    点击次数:52

图片

名医大家陆南山

文/魏福春知道陆南山,是因为老媒体人钱兄。陆南山(1904–1988),著名中医眼科医师,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探索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先驱,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历代祖传名医。17岁在宁波随父学习中医,于1926年(时年22岁)在上海开设眼科门诊。数年后因医术出众,声誉鹊起,而逐渐名满江南。陆南山吸收西洋医学的精华,结合传统中医,在实践中总结、思考、提高,终成名家大医,是我国中西医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和典范。 

陆南山与德制裂隙灯

图片

陆南山中医眼科门诊初设于上海虹口,后因战乱迁至上海南京路鸿仁里,以善治眼疾而闻名,在江南地区尤为著名。陆南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治疗眼疾,并注意到中药与青霉素等西药结合使用的疗效;陆南山是最先引进眼底镜,裂隙灯,显微镜等西式检测仪器建立检测标准的中医眼科医师。解放后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任眼科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医疗系二部中医教研室主任,仁济医院中医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务。一九五六年七月在北京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著有“眼科临证录”,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分册,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是眼科学术界的元老,为我国中西医眼科学的发展与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陆南山处方手迹

上海南京路鸿仁里陆南山眼科诊所从民国时期,一直到文革前,都是上海名震一方的中医眼科诊所,是解放后上海极少数仍被允许开业的专科门诊之一。当时的上海民间有中医“三大山”之说,即骨伤科石筱山,眼科陆南山,妇科朱南山,可见当时陆南山眼科诊所名气之大。 

图片

图片

 陆南山教授善用金针治疗,效果往往立竿见影。遇到急性眼病时,如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患者常眼睑疼痛痉挛,畏光流泪,即中医所说“睥胀头疼泪似汤”。因疼痛不能睁眼,医师检查十分困难。陆南山用金针刺风池或太阳穴,或二穴并用,针刺手法较强,起针后患者顿觉眼睛轻快,疼痛畏光流泪好转,痉挛解除后即可检查,这即是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广泛推行的针刺麻醉,而陆南山教授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已应用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上。对某些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动眼神经麻痹,提上睑肌麻痹等疾病,陆南山教授也常使用金针技术治疗,常用穴位有曲池,偏历,迎香,承泣,眼明,四白等二十几个,有时还辅以方药,针药并用,以得到更好的疗效,其神奇的金针手法,常常技惊四座,恍如华佗再世。陆南山教授同样是立法处方的高手。晚年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写出了“眼科临证录”一书,记录分析了14种主要以中医方剂治疗的眼科疾病和各种医案80例,每例均有检查,诊断,辨证,处方与治疗说明等内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图片

陆南山教授最著名的医案当属新中国开国中将皮定均。皮定均(1914年-1976年)为新中国开国中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后任司令员。陆南山教授受邀去福州为皮定均将军治疗眼疾。皮定均将军身穿布衣布鞋亲自走去招待所看望、迎接陆南山教授,没有随从,没有汽车,完全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打扮。皮将军解释说不是公事,不坐公家的汽车;邀请陆南山教授去家里做客,端上来的菜蔬全是自家院里所种,荤菜也是皮将军自己掏钱购买。皮将军毫无架子,非常热情,又公私分明,简单朴素,使陆南山教授深受感动。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病者乃养生之父母

陆南山教授一生救治眼疾患者无数,尤其是疑难杂症,会全力以赴,反复思考反复研究,务求治好顽疾为病人解除痛苦。陆南山教授常说一句话:“病者乃养生之父母也”,主要是指对待病人要如同对待父母亲一样,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为他们服务。因此,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城乡穷困者,均同样细心治疗,有经济十分困难者,免费挂号并赠送药品,对特别穷苦者,有时还赠送现金,以解除患者困境于一时。

图片

陆南山与夫人吴卿摄于上海湖南路花园,时年59岁

陆南山的女儿陆慧珠回忆说:“解放前直至文革前,为了方便贫苦民众来看病,父亲每天下午4点后在诊所设立不收费的义诊,凡无力付费的患者,他都在处方上盖上“义诊”一章。那时因为营养不良而患“夜盲症”的幼儿很多,他在诊所写字台右边大抽屉里放有几十瓶鱼肝油,遇有需要的即拿出一瓶送给对方,并示范幼儿如何服用。”父亲还跟她说:“很多路途遥远的贫苦病人,他们常常要到病重时才会来看病,并且非常信任崇拜他,到诊所看了一次病就认为好了,不需再来复诊。”遇到这种情况,父亲就会亲自写信去询问病人情况并给予指导。有时还会请长途而来的病人在诊所留宿,以方便他们看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陆南山教授主动把挂号费从一元二毛减为六毛钱,凡是没有看好的病人都主动退还诊疗费。改革开放后仁济医院计划开设专家门诊,与陆南山商量提高收费,收取专家门诊挂号费,但陆南山坚持只收几块钱的普通门诊挂号费。

名医名门之后

陆氏家族为月湖(又称西湖)甬上四大家族之一。上海图书馆馆藏有珍贵的十余册“四明月湖陆氏宗谱”,首序为陆氏先祖明朝刑部尚书陆瑜所作。陆瑜(1409–1489),字廷玉,唐朝著名宰相陆贽之后,浙江宁波鄞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图片

从陆瑜首序开始,经历代连续修谱,直至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月湖文九房十九世孙陆本豫的末序,跨越时空将近500年。据该族谱记载,月湖陆氏宗族共有七支,七支上溯名人无数,包括东吴大将陆逊、大唐贤相陆贽、南宋词人陆游,以及无数举人、进士等。陆氏南山属第七支,七支的六世在明朝已官至医学正科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卫生厅长。以后七支历朝历代为医者层出不穷,到二十世孙陆南山及其后代,经过不懈的努力,其名声已响彻江南一带,达到一个医学世家的高峰时期。当今的陆氏家族后代,在医学上不仅横跨中西医眼科,而且在血液病学,免疫学,外科与创伤外科学,皮肤病学等领域都有极高建树,陆南山之子陆道培院士及其后代,甚至在京畿大地上建起了规模宏大的血液病专科医院。月湖陆氏家族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名医世家贡献卓越

陆南山教授对很多眼疾,如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或外周神经麻痹,眼肌麻痹,内外斜视,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视网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等有一套自己独特“秘方”,深得病者赞誉。鉴于陆南山教授对中国中医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86年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继承著名中医陆南山临床实验研究”的科研项目,分别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红光医院及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承担。1992年由广安门医院陆丽珠、唐由之领衔研究的外眼壹号眼药粉治疗角膜云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以及仁济医院,红光医院由陆道平领衔研究的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的科技鉴定,荣获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陆南山教授一生获誉无数。作为一家之主,他不忘时时教育家族后代为人处世的道理,特别强调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子孙后代寄予了殷切希望。陆南山教授的后代及学生在中国医学事业,尤其是眼科医学上亦有非凡成就:陆南山之子陆道炎,眼科医师,前新华医院眼科主任,我国著名白内障专家,第一台眼底照相机研制人、我国冷冻摘除白内障摘除器和手术研发、推广眼科显微手术第一人。陆道炎妻子舒爱丽,眼科医师,前上海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副院长,我国著名青光眼专家。陆南山亲授弟子唐由之,我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国医大师,前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南山之女陆丽珠,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首都国医名师。陆南山之子陆道平,眼科医师,前上海红光医院眼科主任,我国著名青光眼专家。陆南山亲授弟子袁慧丽,中医眼科医师。陆南山之子陆道培,血液科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行文至此,感慨系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可惜因对医学,乃标准门外汉一个,不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好在这里只是做一个介绍,或者说推广,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知道陆南山教授。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魏福春(凡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1983年起先后在《萌芽》《电视电影文学》《小说界》《作家天地》《当代人》《小说月刊》《短篇小说》《检察日报》《金山》《红豆》《揶城》《今日中国》《解放日报》《文学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小小说、散文随笔等数千篇。40余篇小小说分别被《高中语文读写指津(小说卷)》、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集《如有来生》(中文版英文版)《微型小说月报》《微型小说选刊》《语文教学与研究》《青年博览》《新读写》《新智慧文集》《民间故事选刊》《喜剧世界》等转载、收录。著有小说、散文集:《梦开始的地方》《飘逝的夏日》《书房里的香水百合》《办公室里的男孩与女孩》《门口有只小白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凯时论坛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